TSP_8546.jpg

2022 國立台灣文學館|我在這裡成為一個被動的字

I am to be scenery

 

我,是主動還是被動地來到了這裡?

這是一條文學的後巷,時間紋理與城市記憶交織迴旋,藝術家、作家和音樂家跨界碰撞,透過感知和行動,文學與藝術不斷彼此靠近,也為穿行而過的人群提供舒緩呼吸的餘韻。

藝術家調和明暗色系與視覺氛圍,運用攝影手法擷取光影變化,將層層堆疊交織的冷暖色彩,轉化為繽紛迷離的裝置作品;作家與多位金典獎得獎作家作品相遇,將文字拆解聚合、思辨呢喃,再透過聲音傳遞,與之重讀、對談。晝夜交替的黃昏時分、幻化幽微的魔術時刻,映入眼簾的景物天光,耳邊響起的敘事獨白,每一幅聲景,都是充滿戲劇張力的文學舞台。

我凝視著眼前的一切,也成為他人眼中的風景。閱讀,是主動還是被動的轉化?

答案,由我自己找尋。

 

exhibition :

展覽資訊

展期: 2022 / 12 / 16 – 2023/ 06 / 20

開幕: 2021 / 12 / 16  17:00

地點: 國立臺灣文學館, 葉石濤廣場

Exhibition information

Duration:2021 / 03 / 27 – 04 / 18

Opening Event: 2021 / 03 / 27  - 17:30

PM Location: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
Yeh Shyr-Tao Plaza

 

策展規劃執行|都市藝術工作室 UrbanART Studio

藝術總監|杜昭賢

專案經理|許蕎

專案企劃| 許竣徨、廖語婷

整體視覺統籌|Path & Landforms

展務執行|廖語婷

媒體宣傳|林育瑄

攝影|沈志煒、戴倫製圖

影片製作|調視映画-Film Studio

 

artworks (installation):

 
 

artworks (sound):

 
 
 
 
 

artists:

 
 

徐婷

徐婷,1993年出生於台灣台北,英國倫敦藝術大學-切爾西藝術學院美術碩士畢業。

徐婷曾獲2019年台南新藝獎及2018年世安美學獎。近期展出於:國立台灣美術館,台中,台灣(2021年); 就在藝術空間 (個展),台北,台灣(2021年);總爺藝文中心 (駐村),台南,台灣 (2020年);伊通公園 (個展),台北,台灣 (2019年);Lewisham Arthouse (個展),倫敦,英國(2018年);她的公共藝術作品曾展出於漁光島藝術節,台南,台灣(2021年);月津港燈節,台南,台灣(2021年)和市立圖書館,台南,台灣(2020年)等

創作概念

徐婷以攝影作為創作媒材,並將平面攝影圖像發展成空間性裝置。作品常以現地製作方式,融合不同維度的影像與空間關係,從而反思攝影與真實的切面。徐婷將攝影比作用相機產生筆觸的繪畫行為。她拍攝的畫面來自於生活周遭環境,例如城市、街道或房間。她將攝影創作視為持續中的過程而不是結論,並將攝影圖像擴展到捕捉它的有限時刻之外。她拍攝的畫面經常被抽象化,直到距離、時間和地點都變得模糊後,重新展開到現場的展示空間中。從拍攝到展示,她清晰而有目的的操作,研究了光影的攝影概念,以及在展示的框架與結構元素中如何突出影像、空間和觀看者之間的聯繫。

 

鄧九雲

演員、作家、編導。政治大學廣告學系與韓文雙學士,英國東15表演碩士。影像與劇場表演遍及台港中。出版多本短篇小說與散文集:《女兒房》《最初看似新奇的東西》《暫時無法安放的》《用走的去跳舞》《我的演員日記》。長篇小說《女二》獲得23屆台北文學獎年金獎助計畫。2015年開創「小說聚場」系列展演,結合非典型空間、文本與戲劇,至今發表四部作品。

閱讀鄧九雲文字,像是騰雲般輕盈,以為飄忽在空中搖擺晃蕩,言情柔美得像是淺顯的文字對白。卻在每個句與句中巧妙地轉換看似既輕鬆口吻卻又主動靠近的文字。在閱讀的片刻之中,早已被潛移默化地帶入九雲設計好的場景對白、情境,像是在讀一場劇本一樣地,而你在這裡已經被動地成為了劇中的演員。

創作概念

在 <我在這裡成為一個被動的字> 共計四段,八章節篇幅的第一人稱敘事中。由兩個角色,一男一女,相遇在國立臺灣文學館這條過道中。四面八方都是自帶風情的景框,是渾然天成的舞台。兩個人透過對談提問、思辨呢喃、拆解聚合,讓文學與藝術不斷主動靠近彼此。

由詩出發,因為詩「隱匿了時間」,是一種「在場」。

對文字藝術來說是最接近「現場」的文學形式。

它巧妙地結合藝術、舞蹈、影像等各種幽微的表現方式,卻不喧賓奪主。

它時而主,時而賓;同時被動又主動,照映感知,同時戳刺共情。

 

范書雅

創作歌手、詞人、自由跨界表演者及視覺藝術工作者。

樂評:「無法被定義但深入人心的好嗓音。」

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,芬蘭Aalto設計與藝術學院交換碩士。

自小習琴,鍾情於音樂、文字與視覺藝術的多重魔法。

交大跨領域多媒體互動劇場作品《回》表演者,2011於德國萊比錫演出。2014-16年參與張雨生紀念音樂劇《天天想你》(兩岸巡迴),劇中擔綱《沒有菸抽的日子》女中音,聲音表現與情感深刻。此後專注於爵士歌唱詮釋與個人音樂創作。

2015-16接連兩年受邀至「朱銘美術館」擔任跨界歌者。2018年受邀擔任旭曲交響管樂團《爵美年代》音樂會之獨唱女聲。音樂生涯開展同時,持續累積視覺創作。曾入選為台北藝術自由日Taipei Free Art Fair第一屆展出藝術家,並於2017年擔綱蕭閎仁《別懷疑自己》專輯設計暨視覺統籌。

2019年發行首張個人全創作Live專輯《青鳥是什麼顏色》,收錄自2018年《青鳥是什麼顏色》跨界音樂會現場,全程一人彈唱說演,又名《范書雅全創作詞曲X空間詩》。2020年受邀參與「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公共藝術創建計畫」,《光合•共譜─轉動自然樂章》大型裝置共創音樂人,主打歌《李察吉爾》收錄其中。同時獲選為大內藝術節「補光系列」《青鳥是什麼顏色-光與夢》音樂會之主創藝術家與表演者。